小时候看《西游记》,红孩儿最喜欢用三昧真火,威力非常大,孙悟空也无可奈何,只能去搬救兵。他请来观音菩萨,可能菩萨也知道三昧真火的厉害,害怕无法扑灭三昧真火,就让孙悟空自己做诱饵,把红孩儿引到提前布置好的陷阱莲台附近,等红孩儿坐上莲台后,莲台就化作陷阱困住这个孩子,然后再用一个金箍控制住他,收作了善财童子。

三昧真火是如此的厉害!难道就没有克制它的法宝吗?
我觉得,可能只有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扑灭吧。在《西游记》中,芭蕉扇可以扇灭火焰山的大火,而火焰山的火是当年孙悟空踢倒太上老君炼丹炉形成的,威力等同于三昧真火。可惜,铁扇公主是红孩儿的妈妈,她是不会帮着孙悟空对付自己儿子的。
三昧真火是哪三昧呢?还有没有四昧真火和五昧真火呢?
三昧真火是一种道家概念。它是一种由人体自身精气神经过修炼或特殊激发而产生的火性能量,并不是具体的三种物质燃烧形成的火。这种火是用意念控制的,不同于自然界的凡火,就连观音菩萨都不敢轻易触碰。
有种说法认为,三昧真火是一种高层次的能量表现。三昧一词源自梵语,有正定、正受等含义。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主要讲述首楞严三昧,经中对首楞严三昧的定义、作用、修行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强调了菩萨获得此三昧后所具有的种种功德和能力,如能令菩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得不离值见诸佛、能以光明普照十方等。
还有一部《佛说般舟三昧经》。这里的般舟三昧和楞严三昧不同,也是一种重要的佛教修行法门。这部佛经介绍了修行般舟三昧的方法、过程以及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可能经历的各种境界和体验。
还有种说法认为“三昧真火”可以理解为“心者君火,亦称神火也,其名曰上昧;肾者臣火,亦称精火也,其名曰中昧;膀胱,即脐下气海者,民火也,其名曰下昧”。通俗的讲,三昧真火就是上昧、中昧、下昧,分别代表着君火、臣火、和民火。就像开中药时要考虑君臣佐使,这里也是中医的概念。
小时候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提到一个三味书屋。昧和味长的差不多,当时我年纪小,有点傻傻分不清楚。
文中写到:“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三味”是什么意思呢?
一般认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就是读经、史、诸子百家。
这里的稻粱就是饭,肴馔就是菜。醯醢有点难以理解。
“醯醢”应该算是两个生僻字,估计都该废止了。它们的读音是xī hǎi。“醯”就是醋。“醢”是肉酱,用肉、鱼等制成的糊状食品,可应该和鱼露和耗油差不多吧。说白了就是古代烹饪用的调料。
这三味是有饭有菜有调料,算是齐活了。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塔山街道鲁迅中路264-1号。它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算是鲁迅的母校吧。书屋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与先生文章记述的一样,书屋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鲁迅刻过“早”字的那张课桌还在,位于书屋东北角,不过有围栏挡住,不允许近距离观看。
看了《易经》之后,我发现这篇文章里有个错误。就是那段文字:
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
“上九潜龙勿用”有点像《周易》的乾卦。
乾卦的卦辞为“元亨利贞”。乾卦和其它卦象一样,都分为六爻。第一爻为初,第六爻叫做上。
初九:潜龙勿用。意思是龙还很弱小,不能让他去干危险的事情。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意思是龙已经渐渐长大,可以从水里爬上岸,到田野里去。应该找一个能提携自己的靠山。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是说龙很努力,却仍然面临很多危险。应该小心谨慎,才能健康成长。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龙又成长了,但还不能在天空翱翔,还需要戒骄戒躁。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成长到巅峰,可以招贤纳士了。过去的皇帝自称九五之尊,就是这个意思。好像有一种香烟也叫这个名字,抽这种烟的人有很多都被抓了。
上九:亢龙有悔。龙太骄傲了,做出令他懊悔的事情。
所以,文中的“上九潜龙勿用”的确是搞错了。究竟是读书的那个学生念错了,还是鲁迅先生记错了,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