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常识

渣滓洞,白公馆之行

时间:2024-12-10 09:33:16 浏览: 100

渣滓洞原来是一个人工开采的小煤窑,因其煤少渣多而得名。

白公馆是四川军阀白驹在重庆郊区建的别墅。

小时候曾经在煤油灯下,读过无数遍的小说红岩。

小说里的英雄人物江姐,许云峰,李青竹还有小萝卜头等等都深深印在脑海里。

还有白公馆的阴森,渣滓洞的恐怖。

今天我来到了这里。不忍心复述当时英雄们的惨痛遭遇,只感受一下现场。

重庆的天空经常浓雾笼罩,细雨绵绵。沿着陡峭的台阶,攀爬高耸的山峰,走着英雄走过的路,缓缓前行。

天空飘着的细雨洒落身上,仿佛听到脚镣在烈士的脚裸上和台阶摩擦的声音,如泣如诉的讲述着当年的惨痛遭遇。

白公馆山势险要而且极其隐秘,后被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看中而买下,据说当时用了三十两黄金。合三袋大米。因为当时物资奇缺。

以后就变成了关押共产党政治犯的监狱。

白公馆有上下两层,叫平一室,楼一室,还有一间地下室,用来关押重刑犯和违反监狱监规的犯人。

地下室宽不足一米,长不足三米,没有窗户,关上门漆黑一片。室内有铁栅栏围起来,阴暗潮湿,散发着刺鼻的霉味。


小说中的许云峰严刑拷打后就被关在地下室里。

通往刑讯室的走廊黑魆魆的,令人不寒而栗。

里面的老虎凳,电椅还有皮鞭,手铐脚镣,竹签等等,仿佛还带着血腥,沾满烈士的鲜血。

当年的英雄们的肉体是怎样挺过这非人的折磨。

——我不能弯下腰,只有怕死才求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得清白上九霄。

渣滓洞原来是一个人工开采的小煤窑,因其煤少渣多而得名。

1943年,白公馆改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军统特务遂霸占渣滓洞煤窑,将白公馆关押人员全部迁往渣滓洞。

渣滓洞看守所分为内外两院,内院有男牢16间,女牢2间。


当时的江姐就被关在女牢里。

外面是特务办公室及刑讯室。关人最多时300多人。

1949年11月27日,距离重庆解放仅三天。

国民党特务开始了大屠杀,屠杀从下午四点一直进行到午夜。

江姐李青竹在第一批屠杀名单里。

一共屠杀了16批。最后特务把犯人集中在楼下的八个牢房里。锁上门,丧心病狂的用机枪对着室内扫射。之后放火焚烧。

180人遇难,15人脱险。

从牢房窄窄的楼梯走下来,同行的人叹气声不时想起。在当年放风的天井里蹒跚踱步,耳边仿佛叮当的镣铐声声。

那些失去自由的共产党人,是如何苦度这阴暗漆黑的日日夜夜。

——我伏在床前让黑夜快点过去,希望的梦啊总是坐不完的,

黑夜里总有星光,

白天怎么叫太阳躲藏。

明天是个幸福的日子,

明天是我的希望。

离开渣滓洞白公馆,眼前是成片的金黄油菜花,花间蝴蝶飞舞,放眼远望,美丽的青山,葱绿的山体,洁白的山顶。

这是英雄长眠的地方。

青山埋忠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