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常识

黄帝内经成书于什么时期(你读得是正宗的《黄帝内经》吗?发展史怎样)

时间:2024-11-05 14:50:33 浏览: 100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篇”和“灵枢经”两部分,这才是完整的《黄帝内经》,这个是现存蕞早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是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年间,是当时医家总结前人之旧说所著,具体的编撰者现在已经找不到了。但是后世比较公认的都认为此书成书于西汉,作者不是一个人,而是收集整理历代医家传承思想的一个合集。


《淮南子·修务训》里面说过,此书是冠以黄帝之名,而意在溯源崇本,皆以取众于世,籍以说明中国医药之文化发祥之早,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在“素问”和“灵枢经”,历来认为是《黄帝内经》的两个组成部分,《汉书·艺文志》里面说过,黄帝内经十八卷,就是素问九卷,灵枢经九卷,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的序文里面所列的那个参考书目里面,其中有《素问》和《九卷》,所以后人一般认为这两本就是黄帝内经。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那个皇普谧也提出过“今有真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既《内经》也”,其中《素问》篇,是9卷81篇,是讲述中医基本理论,这些内容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汉代以后,原本《素问》已经是是失传了,那我们看到这个版本是后世的注解版,蕞早做注的人是南北朝时期的全元起,到他做注的时候,素问已经少了一卷了,所以《新唐书·艺文志》里面著录,《素问》全元起注了8卷,而《全氏注本》到南宋以后也失传了。

762年,王冰在《全氏注本》的基础上重新整理、注释、补缀和编制,历时了12年成书,叫王冰本。王冰注本,有24卷,共81篇,流传于世。


到了宋仁宗,嘉祐年间,也就是1056年左右,校正医书局,林亿、高保衡等人啊,对王冰的素问,加以校刊,就又改正了谬误6000多字,增加了注解2000余条,并且那个时候是由宋朝政府刊印颁行,所以这个版本规模之大,质量之优前所未有,那是历代一家尊重和推崇的一个版本,而这个版本也就是我们今天蕞流行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