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之一。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语言的形式讲述的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有的地方又叫“瞎话”“古话”“古经”等。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①《牛郎织女》

中国古代著名的汉族民间爱情故事。
相传孤儿牛郎跟着哥嫂生活,哥嫂待他很不好,甚至独吞家产,赶走牛郎。
无奈的牛郎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一天晚上,老牛显灵,告诉牛郎说第二天有一群仙女到湖里洗澡,只需要拿走粉红色的衣服即可,牛郎照做。
果真遇到一位美丽的仙女,原来她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叫织女。他们相识相爱,后育有一儿一女。
王母娘娘得知后,带着天兵天将强行抓走织女。
牛郎赶紧将一儿一女放在筐里去追织女,眼看就要追上了,可是王母抬手画下一道银河挡住了他,两人只能隔河相望。
最终,他们成了牵牛星和织女星。
仅有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够鹊桥相会。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牛郎织女”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后来发展成为七夕节。每到过节时,古代女性会向着天上的织女星和牛郎星许愿,希望自己能有智慧的头脑、灵巧的双手与美好的姻缘。

②《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千百年来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最早的传说可上溯到《左传》。
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啊!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
此时正值秦始皇抓男丁修长城,孟姜女在自家后花园救下一个叫范喜良的书生。二人在相处中暗生情愫,后结为良缘。
正是吉日良辰时,衙役闯入,不由分说抓走范喜良。孟姜女无可奈何,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冬天到了,孟姜女亲手缝制棉衣,历经了千辛万苦,来到长城下。
她四处打听自己丈夫的下落,却被告知自己的丈夫早就已累死,尸体被埋在长城的筑墙里。
孟姜女听完大悲,哭了整整三天三夜,连老天都被她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刮得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范喜良的尸首。她终于见到丈夫,但丈夫却再也看不见自己。
孟姜女悲从中来,抱着范喜良的尸首,跳江自尽。
古代战争频仍,徭役繁重,征夫离妇之怨,成为传统主题,这反映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心声。
那就是:向往和平,追求稳定,渴望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安宁。
③《梁祝》

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段爱情故事的流传,始于公元三七七年。
东晋时期,当时的门第风气极盛,官家女儿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与贫苦儿梁山伯为同学,二人情义相投,相交甚笃,后祝被梁认出女儿身,两人遂私定终生,但这一愿望遭到祝家的激烈反对,并为祝英台另外安排了婚事,祝誓死不从,最后两人唯有以死相殉,化蝶双双飞去。
《梁祝》以一个男女爱情的现实故事形式,传达了广大群众对于自由与解放的渴望与追求。在梁祝故事中,最终甚至不惜以自我牺牲的极端形式,来捍卫对“自由”与“解放”的信念,这种信念是以男女之间“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具体诉求表现出来的。
④《白蛇传》

《白蛇传》源自于唐代洛阳巨蛇事件等,初步定型于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成熟盛行于清代,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
故事描述了一个修炼千年,化为成人形的蛇精白素贞与凡人许仙的曲折爱情故事。
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许仙之子仕林祭塔等情节。
表达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以此故事为原型拍摄了多部影视剧作和动画片。
四大民间故事都有一些共同点:
(1)都描写了爱情
(2)都是悲剧
(3)杜撰,非真实的
(4)运用夸张手法,如孟姜女哭倒长城,梁祝化蝶
(5)都表达对封建制度的不满。